光阴似箭
2021年05月18日 星期二 17:37:22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第四十六题 信徒与罪

一个信徒要过得胜的生活,对于自己和罪的各方关系,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关于这事,人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我们只能照圣经来看,也只能接受圣经的启示。我们先看:

壹 信徒得救以前的罪

一 已在何处

(一)“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祂(主耶稣)身上。”以赛亚五十三章六节。

信徒得救以前的罪,都已经归到主耶稣身上。当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替我们受神审判的时候,神是把我们一切信祂之人的罪,都归到祂身上,要祂替我们担当,为我们除去。所以信徒未信以前所犯的一切罪,都已经在十字架上,归给主耶稣,由祂为我们解决了。

(二)“祂(主耶稣)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彼前二章二十四节。

当主耶稣被挂在十字架上的时候,神既将我们的罪归到祂身上,祂也就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所以我们信祂之人从前所犯的罪,都已经由祂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担当了。

二 今在何处

(一)“神赦免了你们一切过犯。”歌罗西二章十三节。

因着神已经叫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担当了我们信祂之人的罪,为我们受了祂公义的审判,满足了祂公义的要求,所以神就赦免了我们的罪,就是在祂公义的律法跟前,消除了我们的罪案,也就是叫罪和罪的后果离开了我们。

(二)“我涂抹了你的过犯,像厚云消散;我涂抹了你的罪恶,如薄云灭没。”以赛亚四十四章二十二节,四十三章二十五节。

因着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担当了我们的罪,神不只赦免,并且也涂抹了我们的罪。赦免是消除罪案,除去犯罪的责任和后果;涂抹是去掉罪的痕迹,使之像从未有罪一样。我们信主之人从前所有的罪恶过犯,虽如薄云厚云,神都因主耶稣的担罪,为我们涂抹干净,使其消散灭没,一若我们从无罪恶过犯一样。

(三)“我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愆,和他们的过犯。”希伯来十章十七节,耶利米三十一章三十四节。

我们信徒从前所犯的罪,因着主耶稣的担当,神不只赦免了,也不只涂抹了,并且也不再记念了。赦免是在神的律法跟前消除罪案,涂抹是在我们身上去掉罪的痕迹,不再记念是从神的记忆里去掉我们犯罪的印象。这就是说,我们从前所犯的罪,不只在神的律法跟前消除了,也不只从我们身上去掉了,并且也从神的记忆里去掉了。神所赦免涂抹的罪,神也不再记念了。所以我们今天不只在神的律法跟前是无罪的,也不只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是无罪的,并且在神的记忆里也是无罪的。虽然我们对于自己的罪不容易忘记,但神一赦免就不再记念了,因为神的赦免就是忘记。

(四)“东离西有多远,祂叫我们的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诗篇一百零三篇十二节。

神赦免我们的罪,叫我们的罪离开我们,像东离西那么远。我们知道,东离西,就我们所住的地面说,是没有终点的;我们谁也找不到“东”和“西”;因为地是圆的。圣经这话说得非常奇妙!这是大卫在三千年前说的话,那时人还不知道地是圆的。但大卫不说,神叫我们的罪离开我们,像南离北那样远。如果他是这样说,就南离北,就我们所住的地面说,是有极点的。但他说,是像东离西那么没有终点、不可追寻的远。这是表明神叫我们的罪离开我们,是远得没有终点,而不可追寻的。

(五)“你将我一切的罪,扔在你的背后。”以赛亚三十八章十七节。

这里说神将我们的罪,扔在祂的背后。这是说,神赦免了我们的罪,就不再看见,也就不能看见了,因为神是不回头看的神。在旧约里,人看见神的面,就不能存活。但摩西在神的背后看见神;如果神回头,摩西就得死亡。(出三三20~23。)但感谢神,祂是不回头的,祂是不看背后的!祂赦免我们的罪,就是将我们的罪,扔在祂的背后,祂所不看的地方。

(六)“将我们的罪孽踏在脚下,又将我们的一切罪投于深海。”弥迦书七章十九节。

这里也说神将我们的罪踏在脚下,投于深海。踏在脚下,也是不能看见的意思。而投在深海,就是难以找到的。这些都是圣经描写神是如何赦免我们的罪,如何叫我们的罪离开我们,就是离开得再也看不见了,再也找不到了。

贰 信徒得救以后可否犯罪

(一)“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么?断乎不可!我们在罪上死了的人,岂可仍在罪中活着呢?”罗马六章一至二节。

我们得救以后,断不可再犯罪。虽然我们的罪会叫神的恩典显多,但我们既蒙了神恩典的赦免和拯救,乃是在罪上死了,而脱离了罪的人,岂可仍在罪中活着呢!

(二)“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约翰五章十四节,八章十一节。

我们既已蒙了主的拯救,就不再犯罪。这是主自己所定规并命令的!

(三)“你们既是无酵的面,应当把旧酵除净,好使你们成为新团;因为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所以我们守这节不可用旧酵,也不可用恶毒邪恶的酵,只用诚实真正的无酵饼。”林前五章七至八节。

这里的话是以旧约的预表为背景。当日以色列人一过了逾越节,就得过除酵节,将一切的酵,都从他们的四围除净。酵是指罪恶败坏的事。所以以色列人要除酵,就是预表我们当除罪。基督是我们逾越节的羔羊,我们一接受祂作我们赎罪的救主,我们就过了逾越节,神对我们的审判和刑罚,就从我们身上逾越过去了,我们也就是一个蒙神赦罪而得救的人了。从这时起,我们就该把旧酵除净,就是脱净旧日的罪恶败坏;而守我们的除酵节,不再用旧的恶毒邪恶的酵,只用诚实真正的无酵饼,就是不再有从前犯罪的行为,而过无罪的生活,使自己和众圣徒成为一个圣洁的新团。

叁 信徒得救以后能否犯罪

对于这个问题,在今日的基督徒中间有了很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说不能,有的人说能。但我们只能—也只该—接受圣经的说法。所以我们必须比较仔细的来看圣经对于这个问题到底是怎样说。

(一)“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是要叫你们(信徒)不犯罪。若有人(信徒)犯罪,…”约壹二章一节。

这话是使徒约翰说的。他说,他所以将约翰一书前面第一章的话写给我们信徒,是要叫我们不犯罪。他这话就含着一个意思说,我们信徒在得救以后,还有犯罪的可能。因为若没有这个可能,他就不必写信给我们,要我们不犯罪了。他所以这样写信给我们,这样教训我们,乃是因为—也是证明—我们在得救以后还能犯罪。所以他在下面接着又说,“若有人犯罪。”他这话就更清楚的给我们看见,信徒在得救以后还是能犯罪的。不过他要我们,盼望我们不犯罪而已。所以他在这里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在得救以后,是不该犯罪、不可犯罪的,但有犯罪的可能。这就如同一只羊,是不该、也不可掉在污泥坑中的,但很有掉进去的可能。

(二)“我们(信徒)若说自己无(现在式)罪,便是自欺。”约壹一章八节。

这里的“无”字,在原文是现在式的。这就是说,在我们得救后的现在,我们若说自己没有罪,而不能犯罪了,就是自欺。因为我们虽然得救,有了神不犯罪的生命,和神无罪的性情,但我们那老旧的罪性,还在我们里面,我们里面还是有罪(单数的罪,指罪性而言)的,所以我们还是能犯罪的。

二十多年前,在上海有少数一班基督徒,非常主张人得救了,就不能犯罪了;若再犯罪,就是证明你没有得救。有一天,他们五个弟兄去逛公园,五个人买了四张票,先有四个人用这四张票进去了,再由一个人从里面带着两张票出来,把那个没有票的人,再用已经用过的一张票带进去。其中有一个弟兄看见,心中就打问号说,我们不是说得救了就不能犯罪么?那么这样一张票混作两人用,不是犯罪,是什么?因此,他就质问他们,他们说,那不算犯罪,不过是软弱而已。他们这样说,明是自欺而欺人的。所以那位弟兄就不能相信,而来把这故事告诉了我们。这故事给我们看见,就是那些主张得救以后不能犯罪的弟兄,他们也是能犯罪的,不过他们不承认而自欺就是了。

(三)“我们(信徒)若说自己没有犯过罪,便是以神为说谎的。”约壹一章十节。

我们若说我们得救以后,再没有犯过罪,不但是自欺,并且也是以神为说谎的。因为神说我们得救以后,仍是有罪性的,仍是能犯罪的,并且也实在是犯过罪的。

(四)“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加拉太六章一节。

使徒在这里的话是对“弟兄们”说的。弟兄们就是得救的人。使徒说,这样得救的人,还会有被过犯所胜,就是跌倒犯罪的可能。并且使徒说,连那些属灵的信徒,要去挽回犯罪跌倒的弟兄,也当自己小心,免得也被引诱。这就像有的弟兄去看望一位落在电影里的弟兄,他原是要去帮助那位弟兄脱离电影,但结果因听见那位弟兄说到最近的电影是如何如何的好,新近从某处来的片子是怎样怎样的有意思,就受了引诱,倒被那位弟兄帮助到电影院里去了!所以使徒这话是给我们知道,我们得救以后仍是能犯罪的,并且不要说我们是仅仅得救的,就是我们已经属灵了,仍是有犯罪可能的!

(五)“所以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十章十二节。

使徒这话给我们看见,自己以为站得稳的(这当然是得救的),也会跌倒犯罪,所以他警戒我们要谨慎!因此凡主张得救了就不能犯罪的人,都当接受使徒这警戒的话,免得自己以为不能犯罪,而结果倒犯罪了!

(六)彼得有了信心得救以后,还“三次不认”主。路加二十二章三十一至三十四节,五十四至六十二节。

彼得已经是一个有了信心而得救的人,他还犯了一连三次,当着主的面,不承认主的大罪。他既然在得救以后都能这样的跌倒,就还有谁在得救以后不能犯罪呢?

(七)哥林多有一位弟兄(是得救的),还犯了非常淫乱的罪。林前五章一节,五节,十一节。

当日哥林多那位犯淫乱罪的弟兄,虽是一个得救的人,(因为使徒说,他虽犯了那样的罪,他的灵魂仍可以得救,)仍犯了那样的大罪,也是信徒得救以后仍能犯罪的一个明证。

(八)底马和保罗同过工,以后还“贪爱现今的世界”。歌罗西四章十四节,腓利门二十四节,提后四章十节。

连和使徒同过工的底马,还会贪爱主所定罪的世界,就何况一个仅仅得救的信徒呢?这岂不更有力的证明,信徒得救以后太有犯罪跌倒的可能么?

所以圣经清楚又确定的启示我们,信徒得救以后是能犯罪的。但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约壹三章九节说,“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并且“也不能犯罪”呢?(参约壹五18。)那里所说的“不犯罪”,原文是“不习练罪”,就是不习于犯罪、不操练犯罪,所以那是就蒙重生之人的习惯与性质而言。就我们有了神生命之人的性质和习惯说,我们是不犯罪的,也是不能犯罪的,因为神的生命乃是神圣的种子在我们里面,叫我们有这种不犯罪的性质和习惯。但这不是说,我们就不会有跌倒犯罪的行为了。我们虽然有了不犯罪的性质和习惯,仍能有跌倒犯罪的行为。就如铁的性质是沉水的,木的性质是浮水的,但若把铁绑在木头上,木头还会沉到水里去。再比方一只猪,它的性质和习惯,是喜欢住在污泥坑中;而一只羊就不同,它的性质和习惯,是乐意住在干净的地方,但这不是说,它就不会掉到污泥坑中。它若不小心,或有人强推它,它都会落到污泥坑里去,但它必定不舒服,因为它的性质和习惯不喜欢这样。我们得救的人也是如此,我们新生命的性质和习惯虽不喜欢犯罪,但我们仍有落到罪中的可能。

我们要知道,我们一个得救的人是有新旧二性的。新性是出于在基督里所得到的新生命,旧性是出于在亚当里所得到的旧生命。新性虽不犯罪,旧性却能。这就如一棵酸果树,上面接上甜果树的枝子,虽然它上截接上的枝子是结甜果子,但它下截原有的枝子仍结酸果子。我们这得救接上基督生命的人,也是这样。虽然我们接上的基督生命不犯罪,也不能犯罪,但我们原有的亚当生命仍能犯罪。就是因为我们一个得救的人有这两面的讲究,所以使徒约翰才在约壹二章一节,说过我们得救的人有犯罪的可能之后,又在三章九节和五章十八节说,我们从神生的人就不犯罪,并且也不能犯罪。当他说这些话的时候,绝不会忘记他在二章一节所说的。所以他这些话,不是指着我们信徒得救以后,就不能犯罪说的。反而他全书的教训是给我们看见,我们得救以后是能犯罪的,不过这是不该的而已。

肆 信徒得救以后犯了罪还能否得救

这个问题在今日的教会中,也有不同的解答。但我们也是要来看圣经怎么说。

(一)“可以得救,”不过要受责打和亏损。林前五章五节。

使徒在林前五章这里,明明告诉我们一个信徒在得救以后若是犯了罪,还可以得救,不过必受责打和亏损。所以这叫我们知道,信徒得救以后,若犯了罪,并不能再灭亡,但必定受神的管教责打。使徒说,要把哥林多那个犯罪的弟兄交给撒但,败坏他的肉体,使他的灵魂可以得救。所以得救后犯罪,虽不能带进灭亡,却能引进痛苦。

(二)“永远得救”—“永不灭亡”。希伯来五章九节,约翰十章二十八节。

主为我们所成功的,乃是一个永远的救恩。并且主自己成了我们永远得救的根源。所以我们一接受主,一蒙到主的救恩,一次得救,就“永远得救”。还有主的生命,乃是一个永远的生命。所以主告诉我们,我们一得着祂这生命,就“永不灭亡”。我们应该照着主这又清楚又确定的话,相信我们一次得救,就永不灭亡。我们不该把自己或别人的意见带进,而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我们得救以后,若犯了罪,还会灭亡。圣经说“永远得救”,我们就该信是永远得救!主说“永不灭亡”,我们也就该承认是永不灭亡!

但是有人根据希伯来六章一至八节,和十章二十五至三十一节等处圣经,断定人得救以后,若再犯罪,还会灭亡。他们这个断定,很明显的是与主所说人一得着祂永远的生命,就“永不灭亡”的话相抵触;并且也是和主永远救恩的性质,并圣经的原则不相合。圣经的话是不会自相矛盾的。圣经不会在前面说,信的人永远得救、永不灭亡,而到后面又说,人信而得救了,若再犯罪,还会不得救,还会灭亡。他们是误解了这几处的圣经。其实圣经这些地方都不是说人得救以后,若犯了罪,还会灭亡;乃是说,人得救以后,犯了罪,将来要受惩罚。

希伯来六章一至八节是说,我们得救以后该如何长进。我们若长进,就能合乎神用,从神得福;若不长进,而有不该有的情形,就必受神惩罚,而受到亏损。我们要长进,就当离开救恩道理的开端。这开端就是懊悔死行,信靠神,也就是悔改相信,等等基础的教训。我们在得救的时候,已经接受了这些基础的教训,就是已经悔改相信了。现在我们要长进,不必再从这些基础的教训作起,就是不必再立根基,也就是不必再重新悔改相信,只要向前追求就可以了。我们蒙了神的光照,尝过神的天恩,得着神的圣灵,并尝过神的善道,和来世的权能,得救了以后,若跌倒离开了主的道理,要再起来向前长进,就不必再重新懊悔,也就是不必回到起头的地方,再重新悔改相信,再从最起头的地方作起,因为就是要这样作,也是不能了。起头的悔改相信,只需要有一次就可以了,不必再有第二次。就是要有第二次,也是不可能。这就如同人的生下来,只需要有一次,并且也不能再有第二次一样。人生下来之后,若是跌跤了,或是出了别的事,只要从跌跤或出事的地方,起来向前进行就可以了,不必再回头去生下来一次,并且也是不能再去生下来一次。但许多的基督徒得救以后跌倒了,到得着复兴的时候,就再回到起初信的地方,重新悔改相信,重新起头。过不久,又跌倒了,等到再得着复兴的时候,又回到起初的地方,重新起头。他们有的人,就是这样得救起头了,而后跌倒;跌倒了,复兴;复兴了,再回去起头。他们这样倒来倒去,就叫他们不能离开开端的地方,而往前长进,合乎神用。这样他们就如同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本该生长菜蔬,倒长出荆棘蒺藜。因此,就必受神的惩罚,就是在神的使用上被废弃,给火焚烧。这不是指着沉沦、灭亡,乃是指着失去神的使用,而受到惩罚,和亏损,如同林前三章十五节所说,有的人虽然得救,仍要从火中经过,而受到亏损一样。

我们知道一块长坏东西的田地被火焚烧,不是被火烧掉它的本身,乃是被火烧掉它所长出的坏东西,而叫它自己受到亏损。所以希伯来六章这段圣经不是说我们得救以后,若犯罪,还会灭亡,乃是说我们得救以后,若倒来倒去,而不向前长进,就必受神的惩罚。

至于希伯来十章二十五至三十一节,乃是对当初那些背景特殊,环境也特别的希伯来信徒说的。他们本是希伯来人,就是以色列人,原在犹太教里照着旧约的律法敬拜神。现在他们信了主耶稣,来到基督教里,照着新约事奉神。因着他们信了基督,犹太教就逼迫他们。他们原是尊重神在旧约所赐给他们祖宗那些敬拜的福分,就如献祭、礼拜等等。这自然使他们不容易忘掉,而不回顾那些福分。现在又加上犹太教的逼迫,就更使他们有回到犹太教,仍旧照着旧约的律法敬拜神,而得享那些福分的可能。所以使徒就在这样的时候,写这本希伯来书给他们,告诉他们,神已经废弃了旧约,(八7,13,)旧约献祭的事都是基督的预表,现在基督已经来到,并且成就了永远赎罪的事,旧约献祭的事就不需要了,就停止了,就没有了。(九9~十18。)因此,他们就不该再回到犹太教去,照着旧约的律法,献祭敬拜神,而停止和基督徒一同聚会事奉神。他们知道了这个真道之后,若再故意犯罪,就是故意的停止和基督徒聚会,离开新约的事奉,而回到犹太教,再去有旧约那种献祭赎罪,那样的赎罪祭就再没有了,因为旧约一切献祭的事,到新约的时候,在神看,都已经停止了。他们若仍这样回到犹太教,去献祭敬拜神,不只不能得到什么福分,反倒必受到烈火的惩罚。因为他们再去献牛羊为祭,靠牛羊的血赎罪,就是践踏轻看神的儿子,并把基督的血当作平常,和牛羊的血一样。并且圣灵也必在他们里面运行,禁止他们这样作,他们若这样作,就必违背侮慢圣灵。因此,他们必受更重的刑罚。所以希伯来十章这段话,也不是说我们得救以后,若故意犯罪,罪就不能赎、不能赦了,因此我们也就不能得救了;乃是说我们得救以后,晓得了神的意思,若故意违犯,就必受神的刑罚。

伍 信徒得救以后犯了罪该如何

(一)“若有人犯罪,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祂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约壹二章一至二节。

我们得救以后,若犯了罪,仍有主耶稣在神那里作我们的中保,为我们的罪作挽回祭,所以我们不必灰心丧志,而应该靠着主恢复,也就是挽回我们和神之间的关系。

(二)“祂儿子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一切的罪。”约壹一章七节。

这话不是对不信的人说的,乃是对我们信徒说的。并且这里的“洗净”,在原文的意思,是“继续不断地洗净”。所以这是告诉我们,主耶稣的血继续不断地洗净我们作信徒者的罪。因此,我们在得救以后,若犯了罪,就该寻求主血的洗净。

(三)“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一章九节。

我们今天既有主耶稣在神那里作我们的中保,为我们的罪作挽回祭,能挽回我们的罪所产生一切使我们不能与神相交的局面;并有主耶稣的血继续不断的有洗净的效能,能随时洗净我们在神面前的罪,我们若犯了罪,就该靠着主耶稣向神承认我们的罪,并凭着主的血,向神求洗净。我们若肯认我们的罪,神因着祂的信实和公义,必照着祂的话,根据主的救赎,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的不义。

陆 信徒得救以后犯了罪,
如果不承认、离弃罪恶,将来如何

(一)“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按着…所行的…恶受报。”林后五章十节。

信徒将来都要在基督的审判台前,受一个生活和工作的审判,按着各人所行所为的,或善或恶受报。当然善的得赏赐,恶的受惩罚。所以信徒得救以后犯了罪,就该及早承认并离弃,以得到神的赦免,否则到主再来施行审判的时候,必受惩罚。这种受惩罚,不是灭亡,乃是受亏损;虽受亏损,仍要得救。(参林前三12~15。)

(二)马太五章二十二节,希伯来六章四至八节,十章二十六至三十一节,都是说信徒犯罪,将来必受惩罚。

圣经中像马太五章二十二节,希伯来六章四至八节,十章二十六至三十一节这样的地方,也都是说信徒犯罪,将来要受惩罚。这种惩罚,乃是在主再来的时候所要施行的。所以,按圣经的教训看,信徒若犯罪而不对付、离弃,到主再来的时候,必要受惩罚。自然信徒犯了罪,在今天若肯承认、对付,就必蒙神赦免,将来就不至再受惩罚了。

柒 信徒得救以后能否不犯罪

我们在前面已经看过一个问题,就是信徒得救以后能否犯罪?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就是信徒得救以后能否不犯罪?

(一)能!—“罪必不能作你们的主;因你们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罗马六章十四节。

圣经给我们看见,信徒得救以后能犯罪,也能不犯罪。犯罪与不犯罪,这两件事在信徒身上都是可能的。信徒能犯罪和能不犯罪,都是事实。请我们弄清楚,能不犯罪,和不能犯罪,是不同的。这就如同我们会说话的人能不说话,和不会说话的哑巴不能说话,乃是不同的一样。圣经虽没有说信徒不能犯罪,却说信徒能不犯罪。信徒得救以后,虽然仍能犯罪,但也能不犯罪。

为何信徒能不犯罪呢?因为信徒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在律法之下,是人用自己的力量,来拒绝罪恶,所以就不能脱离罪的辖制,而不犯罪。但在恩典之下,是神的恩典,就是神在基督里的生命,也就是神的自己,在我们里面作我们的能力,所以就使我们能脱离罪的辖制,而不犯罪。因为我们是在神这恩典之下,有神在基督里作我们的生命和能力,所以罪就不能作我们的主,我们也就能不犯罪。

捌 信徒得救以后如何就能不犯罪

(一)“已死的人,是脱离了罪。”罗马六章七节。

只有死了能叫人不犯罪,因为死了就叫人脱离罪。比方一个人有吸鸦片的嗜好,用任何的方法都不容易去掉,但只要一死就脱离了。所以信徒必须死了,才能不犯罪。信徒不是热心行善,不是努力拒恶,乃是死了,才能不犯罪。那么,信徒是怎样死法呢?让我们再看圣经怎么说:

(二)“我们的旧人已经和祂同钉十字架。”罗马六章六节原文。

我们是已经和基督同钉十字架而死了。这是我们在受浸的时候,借着受浸所进入的一个事实。我们不是要自己死,乃是和基督一同死了。我们不是自杀,不是用任何的方法治死自己,乃是和基督同钉十字架,乃是基督的十字架将我们钉死了。我们也不是要自己去把自己钉十字架,乃是基督已经带着我们钉死在十字架上了。我们看见了这个基督已经带着我们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事实,而接受这个已经与基督同钉死的事实,就能叫我们脱离罪而不犯罪。

(三)“这样,你们向罪也当算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算自己是活的。”罗马六章十一节原文。

我们看见并接受了与基督同死的事实,就当在基督里,凭信心向罪算自己是死的,向神算自己是活的。这个算,就像算算术的算,就像二加二等于四的算。基督钉十字架的时候,已经带着我们,包括着我们,而把我们钉死了。我们在自己里不是死的,但在基督里是死的。我们这样一算,就是死的。我们什么时候看自己,仍是活的;但我们一在基督里算一下,就是死的。所以我们不要在自己身上看,只要在基督里算。我们若看自己身上活着的情形,就必受罪的辖制而犯罪;我们若算在基督里死了的事实,就必脱离罪的权势而不犯罪。

(四)“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身上作王,…要…将自己献给神,并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神。”罗马六章十二至十三节。

我们既看见自己已经和基督同死的事实,既在基督里算自己是死的,就该不再让罪在我们身上作王辖制我们,不再让罪在我们身上有地位,而将自己献给神,并将肢体当作行义的器具献给神。这就是说,在我们看见而接受了与基督同死的事实之后,就该有奉献,就是把自己和自己的身子完全献给神。这个奉献,就是我们向罪表示不合作,而向神表示合作;就是我们将我们的全人从罪的辖制取回来,而交给神,让神来管理并使用。我们在基督里已经死了,也已经复活了。死是叫我们向罪死了,所以是叫我们脱离了罪,是叫罪在我们身上失去了权势。复活是叫我们向神活着,所以是叫我们活在神里面,是叫神在我们身上有地位。因此,我们今天能,并且也更该不让罪在我们身上作王,而将自己和自己的身子献给神,让神来完全占有并得着。我们若肯这样向罪表示我们拒绝的态度,而向神献上我们合作的一个人,我们就能脱离罪的辖制而不犯罪。

(五)“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罪和死的律了。”罗马八章二节。

我们看见并接受了与基督同死的事实,而把自己奉献给神之后,就当顺着生命圣灵的律而活着。乃是这生命圣灵的律,使我们得享神生命复活的大能,而使我们脱离那叫我们犯罪致死的律。所以我们必须顺着这生命圣灵的律而活着,才能不犯罪。

(六)“只随从圣灵…体贴圣灵。”罗马八章四至五节。

我们要不犯罪,还得随从圣灵、体贴圣灵,就是活在圣灵里面,也就是活在主生命的交通里。与主同死的事实,乃是在主生命的交通里,才能成为我们的经历。生命圣灵的律,乃是在圣灵里,才能显出它叫我们脱罪的功能。所以我们必须随从圣灵、体贴圣灵,而借以活在主生命的交通里,我们才能脱离罪而不犯罪。

我们不犯罪,不是我们把罪制伏了,把罪胜过了,乃是我们脱离了罪。圣经从未说我们“胜过罪”,乃是说我们“脱离罪”。主的救恩不是叫我们胜过罪,乃是叫我们脱离罪。主的救法不是把罪除灭了,乃是把我们从罪里释放出来。(罗八2,六18,22。)罪还留在那里,但我们却脱离了它,所以我们能不犯罪。

末了,请我们记得,我们信徒能不犯罪,能脱离罪的途径,乃是:1看见自己已经与基督同死了,2在基督里算自己是死的,3将自己献给神,4顺着生命圣灵的律而活着,并5随从圣灵、体贴圣灵,而活在主生命的交通里。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