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带人认识召会

新路的聚集

新约圣经启示给我们看见,主的召会在宇宙中,乃是在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显出来,并且在每一个地方上,召会的聚会多是在圣徒家中。所以,家乃是召会生活的一个基数。不错,召会的聚会,有大聚会,也有中型聚会,但基本聚会的地方,或者说基本聚会的模式,乃是在家里的聚会。行传十二章说到彼得下监,召会切切的为他祷告,而后彼得从监里出来,就往一个姊妹,约翰的母亲马利亚家去,在那里有好些人聚集祷告。(5,12。)这就给我们看见,有召会的祷告,但圣徒们的聚集,却是在家里。那里没有说,召会有什么大聚会,全体聚在一起为彼得祷告,而是说在一个家里,有好些人聚集祷告。我们相信那只不过是好多个家之一,是与彼得很亲近、很关心彼得的一个家。

说到时间,彼得去到那个家,很难算出是在中夜,或是中夜以后;但有一点可以确知,不会是在中夜以前。这就给我们看见,当时召会的聚集,不像今天宗教式的礼拜,差不多都是在一个地方,在确定的日期,在规定的时间。当然,有确定的日期、规定的时间,对人在生活行动上的安排,是方便许多。然而,圣经给我们看见,召会的聚集,不是那样有规律,那样有程序,乃是应付需要;随时有需要,随时就有聚集,并且在任何家里都可以聚会。这是圣经的启示;召会的聚集不是宗教的,乃是一个身体的活动。

召会乃是基督的身体。一个身体的活动,若是太有规律、太有程序,就会变成木偶、机器人。即使我们是参加训练,而训练的规则相当严,我们也得在这些点上自由。若是太规律,很容易变作木偶或机器人。所以召会的聚会,基本上不是在大聚会里,也不是在会所里,乃是在众圣徒的家里。这件事需要属灵,需要神圣的生命,需要圣灵的工作,也需要我们生命的变化,和圣灵的充满。

我们都知道,所谓宗教就是有所宗而施教。人因着要敬拜神,需要有个聚集的地方,有人讲道,众人听道,所以就产生了宗教。然而,宗教不需要属灵,不需要神圣的生命,也不需要生命的变化,更不需要圣灵的充满,只需要人到场。既不必受训,也不必长进,更不必学习,只要人到场就是赏光了,若能每次都到,那更是荣幸,再能有点钱财奉献,更是锦上添花。这就是宗教。今天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更正教,各宗各派都是这种光景。他们开设神学院,训练出一班神学生作传道,然后作副牧师,再作牧师,牧师之后就作监督。这些圣品阶级的人,在那里司职,管理敬拜神的事。其余的人,一概是平信徒,既无须学习敬拜的事,也无须有太多聚会中的活动。

以种花来说,花要长得好,需要很多工夫,甚至需要专人的照顾。花种下去之后,少不了浇水、施肥、除草、杀虫等工作。水若浇得太多,花会烂死;水若浇得太少,花会干死。有时还得注意花所需要的空气和氧,花若是一直摆在屋子里,叶子会变黄,所以还得合式的放在屋外。这都相当费时、费力。因此,有的人干脆买假花,既不怕生虫,也不用浇水,更不用管空气,只要花一点钱,什么劳苦都不需要,就能全享受。说句不客气的话,今天的基督教几乎都在作假花的工作。我们在这里辛苦劳碌,却有人在背后笑说,何必自找麻烦。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我们所有的劳苦,不是造假花、卖假花,乃是在作真事。

世人都知道,真要作事,就会遇到许多麻烦。好比我们去买个洋娃娃,放在家里,很容易。况且现在的娃娃造得像真的一样,有的不仅会走,还会唱歌。娃娃买来放在家里,既不用作饭给它吃,也不用替它换尿布,真是省事。然而,若是真生了个孩子,麻烦事就来了,不仅要换尿布,还要给他洗澡、喂奶,生了病还得找医生。作父母的都知道,养个孩子真是不容易;但生而不养,说不过去,养不活更是过意不去。我们走新路,得了许多新人,若是个个都没有养活,不仅对不起主,我们更要失去信用。因此,我们一定要把这些新人喂养起来,好使他们成为健康、尽功用的肢体。这是我们的负担。

主说,祂必快来。(启二二20。)说了这话之后,至今已有二千年,祂还没有来。是谁把祂耽误了?是召会的光景。我们若去研究召会的历史,研究今天基督教的现况,我们就会深深叹息,因为主什么都没有得着。我们若用心看过天主教,参加过他们的弥撒,就会明了实际的现况。我们若去过梵谛冈,就会明白圣经启示录预言,有一天主要把那些东西完全烧毁;主在其中真是毫无所得。再说更正教,按我们的观察,起码在远东,虽然他们也传福音,也讲真理;但实际上,主所能得着的,微乎其微。

主曾预言,祂再来时,要像贼一样来到。(三3,十六15。)我们都知道,贼来偷东西,不是偷垃圾,乃是来偷宝贝。今天主若来,什么地方有宝贝给祂偷?没有。不要光说外面宗教的情形,就是说到我们自己,在主的恢复里,这宝贝也不多。我们多年和基督教挣扎奋斗,基督教的那个背景、环境,甚至现今的景况,影响都是太大了。有些弟兄从纽西兰、澳洲来,他们在那里深受基督教背景、环境的压迫与约束,那是他们很难胜过的。台湾这里也是一样,因而使主的工作一筹莫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改制的原因。

去过美国的人都知道,从台湾搭机到洛杉矶,去时只要十一小时,回来却需要十三小时,相差二小时,这是因为风向的关系。顺风的时候,早抵达二小时;逆风的时候,晚到二小时。我们今天在基督教中所处的环境,就是如此,几乎都是在逆风中,顶着逆风往前去。今天我们在新路上叩门、带人得救,是件艰苦的事,但我们作成功了;然而,接下来的成全家聚会,是更艰苦的工作。因此,我们身上的担子相当重,我们的感觉更是沉重。盼望我们能够起来,一同背负这担子,作好家聚会。

新人的需要—认识召会

我们出去成全家聚会时,要认清对象的需要。好比一个母亲养小孩,要知道什么时候换尿布,什么时候喂奶。一般来说,这些事都有定时;但实际上,孩子也有临时的需要,必须能顾到。照样,在成全家聚会的事上,我们也必须顾到临时的需要。目前我们就遇到一个临时的需要,当然这需要迟早会出现。什么需要?就是新得救的人,都会问一个问题:“我们受浸了,召会在哪里?我们去那里聚会?”

按原则说,我们是不愿意这些新受浸的人,立刻到我们现有的聚会去。一到现有的聚会去,看见我们那种老宗教的光景,他们会受影响。我们不愿意他们被感染,所以示意众人要放慢脚步,对这些新受浸的人,不要太快提起召会,不要太快给他们知道召会。然而,我们出去是如同教妈妈如何养育孩子。我们告诉妈妈,什么时候才可以给孩子换尿布,什么时候不要给他换。然而这个新手妈妈,从来没有养过孩子,没有一点经历,就单纯的接受这个教导。结果孩子真是受苦,尿布湿了,也没有人帮他换,只因妈妈严严守着那个教导,不到时候绝对不换,这就产生许多问题。现在许多新受浸的弟兄姊妹有需要,想要认识召会,我们却为着守住当初的交通,没有人解决他们的问题。

在应用的时候,我们千万都要学会变通。当孩子尿得太多,不只尿布湿透了,连裤子都湿透时,即使时间未到,也应当给他换尿布。否则再等下去,就要出事了。因此,若有人问起我们的召会在哪里?我们就该大大方方的告诉他,我们的会所在什么地方。通常好医生治病,没有太大的规律。规律的医生,都是小医生;老医生通常是随机应变,胆大心细。三十多年前,有位刘弟兄是个好医生,非常的灵活。一面,他绝对有西方医学的眼光;另一面,他也完全了解中药对治病有相当的功效。所以,许多人得了他的帮助。我们也该像他一样,不呆板,呆板会扼杀人。唯有变通、灵活、有弹性,才能给人真正的帮助。

目前的确需要带领新人认识召会;召会乃是新约里一个大的题目。旧约中没有明文,也没有清楚地说到召会;但在旧约中,有多处预表、预言说到召会。到了新约马太十六章,主耶稣第一次用“召会”这字,(18,)这也是全圣经第一次提到。所以,这是新约里的一个启示,一个非常大的真理。

一九五七年在台北,因着我们请外国的名传道来讲道,引起了召会立场的问题。之后,我们释放了三十六篇关于召会立场的信息,也出版成书,名为“教会的见证与立场”。这是个很大的题目,不容我们轻看。然而,我们出去传讲的时候,必须讲得非常容易领会。如同好母亲、好医生,都是把重要的营养,重要的药物,作得非常便利,非常容易吃。据我们所知,已有一百五十多个家,开始有擘饼聚会。按规矩,擘饼聚会一开始,就要向圣徒说到召会,给擘饼的人知道,什么是召会。因为擘饼、召会、基督的身体,乃是一体的多面;既在各家有擘饼,就不能不说到召会。

在应付需要上,我们总得作得灵活、有弹性。好比教练教我们打球,我们学了基本动作,知道怎么运球、传球、投篮,但等到我们正式上场打球时,还得随机应变。盼望我们去成全家聚会时,要实实在在的作;但另一面,绝不要太呆板,太按规矩行,否则会扼杀人。太按规矩行,会扼杀人;但越了轨,一样会败坏人。我们一定要回到灵里,随从灵。这些基本的交通,是要帮助我们到家中聚会,能随时应用我们所有的。

召会是什么

是蒙召出来的会众

当我们和新人说到召会时,首先必须简要的让他们了解,召会是怎么回事,召会是什么。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召会,所以在较大的中文辞书、辞典里,都没有这个辞。

到底召会是什么?简单的说,第一,召会是蒙召出来的会众,用英文发表,就是congregation,会众的意思。这辞在希腊文里,是由两个字构成的,第一个字是ek,艾克,第二个字是klesia,克利西亚,合起来就是ekklesia,艾克利西亚。这个“艾克”是呼召出来的意思,“克利西亚”是会众的意思,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蒙召出来的会众。古代希腊城市的市长,要召集城内的居民聚集时,就把居民召集在一起。这个聚集就叫作艾克利西亚,蒙召出来的会众。

到了新约,主耶稣出来尽职时,说到召会,(太十六18,)就用了这个辞—艾克利西亚,蒙召出来的会众。这是非常正确的;主耶稣选这个辞,选得非常有意义。等到基督教在两三个世纪前传到中国,他们要翻译这辞时,因着已有天主教和更正教,就受到宗教的影响,认为这是个宗教的会,所以翻为教会。然而“会”字对了,“教”字却错了。即使英文称之为church,也不一定准确,因为一般的说法,都认为church是指礼拜堂说的。直到达秘等弟兄们在一八二九年兴起时,他们才把这个字好好研究过,读出“艾克利西亚”是指蒙召出来的会众,就再也不用church这字,而改用assembly。assembly虽是不错,但其英文字义比不上希腊文字义丰富。

公开的弟兄会很早就到了中国,可惜他们没有将“教”会矫正过来,仍旧沿用基督教所用的“教”字。乃是等到一九一五年,在美国的神召会兴起,他们跟着弟兄会,用了assembly,称assembly of God—神召会。之后,约莫到了一九三○年,他们来到中国。一到中国,他们立刻把assembly翻成“召会”;这实在翻得很好,翻得相当正确。

这次,我们重新翻译新约,就盼望尽可能的,将宗教的观念完全去掉,照着希腊原文来翻。所以,也就将“教会”这辞,翻作“召会”。盼望我们能逐渐的、慢慢的,在话语上、名称上,将教会完全换成召会。召会是合乎圣经的,教会却有宗教色彩。召会乃是神所呼召出来的会众,神乃是使基督向着召会作万有的头。(弗一22。)

是基督的身体

其次,以弗所一章二十三节告诉我们,召会乃是基督的身体。有解经家说,这个身体,是喻意、比方的说法。这是不正确的;以弗所书这里的身体,乃是事实的说法。召会乃是一个身体,是基督的身体。身体看起来是个组织,事实上并非组织。一个台子由二十块木头,构架在一起,像织布一样,纵横交织,就是个组织。若仅仅是一堆木头,就不算组织。乃是等到我们把这堆木头,一块一块编组起来,就成了组织;这个组织可能是个台子,可能是个书架。我们的身体看起来像组织,却不是组织;乃是一个生机体。组织没有生命,不会活动;但我们的身体有生命,能活动。若是生命停止,我们的四肢百体也就完全不活动了;生命一去,就没有活动。召会不是组织,召会乃是一个生机体,是在神那神圣的生命里,联结编织起来的一个生机体。

以弗所一章二十三节又说,“召会…是那在万有中充满万有者的丰满。”这一位基督,是那在万有中,充满万有者;召会乃是祂的丰满。什么是“丰满”?比方这个杯子里有水,但旁边的人看不见这水,因为水不丰满,完全藏在杯子里。等我们把杯子装满了水,满到极限,水溢出来了,这就是丰满,也就是彰显。这时,杯子里装的是什么,众人就都看得一清二楚了。同样的,召会就是基督的满溢;基督所满出来的,就是“丰满”。

丰满就是丰富到一个地步满而溢,彰显出来了。这不是任何事物、组织所能表达的,乃是一个生命的情形;生命长到一个地步,有了一个表显。以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子来说,像只小青蛙,瘦瘦、小小、短短的,什么也不能彰显,只彰显像青蛙;但等到他长大了,生命够丰满了,他就显出又高又壮的情形,那就是他的彰显,他丰满的彰显。所以,中国人彰显中国人的丰富,美国人彰显美国人的丰富。许多美国弟兄,在他们小的时候,大多像小青蛙,现在都变成大个子,因为他们里面装进了无数的美国鸡蛋、美国鸡肉、美国牛排、还有美国橘子等,这些食物在他们里面,经过消化,产生了生机的变化,就统统变成了他们的构成;他们也就成了这些丰富的集大成,这集大成就是美国丰富的彰显。我们若多吃基督,多享受基督,必能成为基督的满溢,成为基督的彰显。这个就是召会。

我们若有这个光,并根据这个光来看召会,就会看见基督教里没有召会。召会并不仅仅是受浸的人加在一起;那是个组织,是个集会,但并不是召会,不是基督的身体。今天在主的恢复里,我们不能要一个组织的东西,我们不能仅仅要一个会,我们需要一个生机体。为这缘故,我们盼望将大聚会改掉,因为大聚会太容易流于一个会,流于组织,而缺少生命的成分。我们愿意有许多小小的家聚会,让生命从里头长起,不是作起,乃是长起;从生命这面长,长出一个光景,就是基督的丰满,来彰显基督。这才是神所召出来的一个会—召会。

是神的家

第三,召会也是神的家。我们不能完全按照人意,来领会家的意思。“家”可以指住处说,也可以指一家人说。这一家人,是个家;这房屋、住处也是个家。这在希腊文里是同样一个字,也是这个意思。神的家就是祂的住处,是祂的家人,也是祂的亲人。召会不仅是神的家,也是神的家人。召会就是这班家人,来成功作一个家。

这一个家人,或这个家,有什么功能?保罗说,召会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15下。)这是根据地中海东岸,犹太地一带地方,以及古希腊的建筑说的。犹太和古希腊的建筑,乃是先立下一个基础,然后在其上立柱子,再往上盖造。所以整个建筑是托在这基础的柱子上,也就是所谓的柱石和根基。召会对于神就是这样一个功能,是把神的一切,就是宇宙中的那个实际,也就是那真理托住。“实际”比“真理”更达意,因为“真理”容易害意,常让人领会成道理,以为召会是托着这些道理。不,召会不是托住道理,召会乃是托着神所是的一切实际。宇宙间,只有神是实际;祂所是的一切就是实际,这个乃是托在召会身上。我们在这里作神的家,就是召会,并作神的家人,乃是把神之所是一切的实际托在上面。

是神在肉身的显现

在提前三章十六节说,“大哉!敬虔的奥秘!…就是:祂显现于肉体。”这话不仅是指着基督说的,也是指召会里一切的成分说的。换句话说,不仅基督是一个大哉敬虔的奥秘,召会在原则上也是一样,是神在肉体的显现。当主耶稣在地上时,是神在祂那个肉体显现出来。今天召会在地上,神也是在召会这个肉体上显现出来。我们从经文上下的次序,就能证明这事。因为此处说到末了,是“被传于万邦,被信仰于世人中”,并且还“被接去于荣耀里”。若这个奥秘仅仅是指基督说的,那么基督被接在荣耀里,应当是在被传于万邦之先。可是这里说,被接在荣耀里,乃是在世人相信之后,因此证明包括召会,连召会在内,都是一个大哉敬虔的奥秘。

这就给我们一个对召会概括的了解、认识。当我们去应用时,要就着新人的情形,一点一点的带领他们,让他们认识召会是神所呼召出来的会众,召会是基督的身体,是基督的丰满,作基督的彰显,召会也是神的家,托住神之所是,作一切的实际;同时,召会也是神在肉体的一个显现。或许他们不能尽然领会,但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自然能明了。就如我们学数学,开头学加法,觉得还容易,之后学减法觉得难一点,后来学乘法、除法,还要背九九乘法表,就更难了。这一切当时并不太懂,借着学习,慢慢就懂了。同样的,我们带领新人也是这样,起初他们也许不懂,但慢慢的他们就会懂得。我们只管把种子种到他们里头,教到他们里面,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召会的两面

宇宙的一面

召会有两面的讲究;宇宙的一面,和地方的一面。就宇宙一面来说,召会太大了,大到一个地步是宇宙的。以弗所一章说,基督是充满万有者,(23,)召会既是祂的丰满,当然也是宇宙的,是那充满万有者的丰满。主耶稣在马太十六章十八节说到召会,是指宇宙一面说的;主要把祂的召会建造在“这磐石”上,这磐石就是彼得所看见,关于基督是活神的儿子的启示。主要建造召会在这个启示上,这个召会当然是宇宙的。近代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给宇宙下了一个定义,他说宇宙就是空间加上时间。这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古今中外;古今中外,就是宇宙。在古今中外的召会中,保罗是“古”的,你我是“今”的;保罗是“外”国人,我们是“中”国人。这是宇宙召会。这宇宙召会是有过程的,有二千年的过程。无论在那个时间里,无论在那个空间里,古今中外所有信主的人加起来,总和就是宇宙召会。这就是召会的宇宙性。

地方的一面

召会的另一面是地方性的;这地方性是很清楚的。我们众人在台北,就有台北市的召会,这是地方性的。同时,也有高雄的召会,香港的召会等,意思是有在台北的召会,有在高雄的召会,也有在香港的召会。这是地方性。主耶稣在马太十八章说,有弟兄得罪你,他若不听你的劝告,你就告诉召会。(15~17。)这当然不是指宇宙性的召会,不是指那个古今中外的召会,而是指你所在地的召会。若是弟兄得罪你,你要把他告到宇宙召会,那就麻烦了,因为很难找到这个宇宙召会。然而感谢主,宇宙召会在你所在的那一个地方上,有一个显出;那个显出,就是你所在地的召会,在台中,就是台中召会,你可以很方便的去那里。今天所有的国家都设有地方法院,人要打官司、告状,就该到地方法院。所以召会也是地方召会,这是地方性的。

召会的称谓

没有特别的名称

说到召会的称谓,我们特别用“称谓”,而不用“名称”,因为召会实际上没有名称。好比,月亮没有名称,月亮只有一个称谓,叫作“月亮”。“月亮”是月亮的称谓,此外月亮没有任何名称。最多我们只能说,在台北的月亮比在高雄的月亮圆,在美国的月亮比在台湾的月亮大。事实上,是同一个月亮,在美国看见的是在美国的月亮,在台湾看见的是在台湾的月亮;此外,月亮没有任何特别名称。因为是独一的,所以没有特别的名称;召会也是这样。可惜基督教的各公会,都冠有自己分别的名称,如浸信会、长老会、美以美会、圣公会、路德会、信义会等,都有其与众不同的名称。一不同就有了分别,分别就是宗派。因这缘故,我们才领悟不能要这个名称。召会是宇宙中独一的,没有任何特别的名称。

可用所在地的名称标称

圣经给我们看见,因着召会在地方上出现,可以用其所在地的标称。比方,在台北的召会,就是台北召会;在香港的,就是香港召会;在伦敦的,就是伦敦召会。以召会所在地的名称标称,将其标出,是为让世人知道召会在那里。这在启示录一章,讲得非常清楚。在新约里,也有许多这种标称。譬如,行传八章一节有“在耶路撒冷的召会”,罗马十六章一节有“在坚革哩的召会”。还有在歌罗西的召会、在以弗所的召会、在士每拿的召会等,乃是一地一会。

问答

问:召会既可以有标称,各会所要写招牌时,当如何标称?这是一个见证,好使新受浸的人知道他们所属于的召会。

答:因着政府行政的规定,任何聚会都需登记,召会团体也需登记,为此自然需要一个名称,所以我们用“聚会所”作为向政府登记的名称。好比台北召会,登记为“财团法人台北市教会聚会所”,这是因应法律、社会及办事手续上的需要。

若是新得救的人问到召会的问题,我们当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答复,向他们陈明召会是什么,并召会的两面。同时,告诉他们,比方在台北只有一个召会,台北这个召会人数众多,所以分作一区一区的聚会;有在会所的聚会,也有在区里的聚会,还有一家一家的聚会。我们周间可以去家聚会,主日可以去区聚会,若是愿意,也可以去会所聚会。这样,就解答了他们心中的问题。

李常受弟兄于主后一九八七年三月十日讲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