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圣经启示主耶稣乃是神来成为人,在地上经过三十三年半的为人生活。之后,主借着死与复活,将神所拣选而堕落的人救赎回来,并在复活里重生他们成为新造。(弗一7,林后五17。)换言之,当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受死时,祂在消极一面将人的罪、肉体、旧人、撒但、世界等一切消极的事物都解决了;(约一29,彼前二24,罗八3,六6,来二14,约十二31;)在积极一面,主借着祂的死将祂里面神圣的生命释放出来,又在祂的复活里将这生命分赐到所有相信祂的人里面,使他们成为祂的肢体,构成祂的身体。(24,二十22,罗十二5,林前十二13。) 以弗所四章八节说,“祂既升上高处,就掳掠了那些被掳的,将恩赐赐给人。”那些被掳的,乃指蒙救赎的圣徒,他们在借着基督的死与复活得救以前,原是被撒但掳掠的。基督在祂的升天里掳掠他们,就把他们从撒但的掳掠中拯救出来,归给祂自己。接着,基督带着这些俘虏升上高天,将他们呈献给父神;父神就将他们当作恩赐(礼物),赐给基督;而基督在升天的地位上,再将这些恩赐赐给召会。这里的“恩赐”不是指各种服事的能力或才干,乃是指十一节所提各种有恩赐的人,包括使徒、申言者、传福音者、牧人和教师。这些人所作的,目的是要将福音传给罪人,使罪人借着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得蒙赦罪,并得着圣灵作生命,而成为新造,作神的儿女,以构成基督的身体。简单的说,主耶稣将这些有恩赐的人赐给祂的身体,就是召会,为要在地上设立地方召会,在宇宙中建造基督的身体。基督的身体乃是各处地方召会的集大成,作基督的彰显和见证。 实在来说,十一节所提四种有特别恩赐的人—使徒、申言者、传福音者、牧人和教师,都与召会有关,其中以使徒与召会的关系最为密切。那么试问,使徒的职责到底是什么?简单的说,主要有三项:第一,传扬福音,带领人得救并得重生。第二,阐释真理并断定教义。使徒必须把新约里一项一项的真理,讲解给人听。不仅如此,还要断定教义,给人指出明确的断案和道路,让人可以遵循。譬如,圣经里的因信称义和成圣到底有何意义,必须由使徒们来讲解并定规。这些讲解和定规在新约里就称作“使徒的教训”。(徒二42。)使徒是多数的,然而教训却是独一的。可以说,使徒的教训也就是全本新约圣经。第三,设立地方召会。使徒和召会的关系,可以说就包括在“设立”一辞。按照人天然的观念,可能以为使徒的职责仅止于将地方召会设立起来,之后使徒就该完全放手不管;然而,这样的观念乃是错误的。以设立学校为例,并不是买了地,盖造校舍,然后聘请教师,把学生招来,安排好班次,就算将学校设立完成,从此可以脱手不管了。不,这不过是设立学校的开端而已。设立学校的人还得长年累月关注学校各方面的情形,每学期安排合式的课程,务求学生都能按部就班的学习,直到毕业。凡此种种,都包括在设立学校的“设立”一辞里面;照样,使徒“设立”召会之后,也不是就此脱手不管。 有些人错误的以为,使徒们设立召会之后,就选立长老,将召会交给长老们;之后,召会完全从使徒转到长老那里,使徒就不能再过问召会的事了。表面看是如此,其实并不是这样。行传十四章二十三节说到,保罗和巴拿巴“在各召会中为他们选立了长老,又禁食祷告,就把他们交托所信入的主”。如果我们回溯到十四章的开头,就会看见这些地方召会的长老差不多是在召会设立一年内选立的。保罗和巴拿巴到以哥念、路司得和特庇传完福音,就离开到别城去传福音。不到一年的时间,使徒们回到这些城,并在这些新兴起来的召会中,选立一些人作长老,把召会交托给他们治理。其实,这些长老得救还不到一年,可说是“婴儿长老”,是相当幼嫩的。 在十四章末了,使徒们坐船回安提阿去。原初,他们从安提阿受圣灵差遣出来传福音,如今福音工作告一段落,他们就回安提阿。(26~28。)到了十五章发生一个问题,就是有几个人从犹太下来,教训弟兄们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例受割礼,就不能得救。”(1。)这无疑是一个大异端,也成了当时召会一个很大的难处。众人就指派保罗、巴拿巴和他们其中的几个人,为所辩论的,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2。)由于耶路撒冷是割礼这异端教训的源头,为了解决问题,根绝难处,他们必须回到源头去。为此,保罗和巴拿巴与耶路撒冷的众使徒和众长老聚集商议这事。(6。)之后,这问题得着了解决。(13~34。)三十五节说,“但保罗和巴拿巴仍住在安提阿,和许多别的人一同施教,传主的话为福音。”这里我们看见,保罗受差遣出去是作使徒,但他回到安提阿住下时,就在召会中施教;这时候他们是作教导圣徒的工作,传主的话为福音。 三十六节说,“过了些日子,保罗对巴拿巴说,我们要回到从前宣传主话的各城,看望弟兄们的景况如何。”这指明保罗心里仍然挂念那几处才刚设立长老的地方召会,盼望再回去看望弟兄们。然而,巴拿巴定意要带着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但保罗以为不带他同去是适宜的,因为马可从前曾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不和他们同去作工。(37~38。)因着这事,保罗和巴拿巴就起了争执,甚至彼此分开;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保罗却拣选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们把他交与主的恩典。(39~40。)这证明巴拿巴错了,因为巴拿巴带着马可出去的时候,没有人将他们交与主的恩典,是他们单独行动,而保罗和西拉却蒙弟兄们把他们交与主的恩典,这证明保罗的行动是在弟兄们的交通里。 四十一节说,保罗“就走遍叙利亚和基利家,坚固众召会”。到了十六章一节,保罗来到特庇,又到路司得,看望他们从前设立长老的一些召会,就是新兴的召会。这强有力的证明使徒们设立长老以后,就把召会交给长老们,但使徒们并没有因此就放手不管召会。 不仅如此,新约里大部分的书信,像罗马书、哥林多前后书、加拉太书和以弗所书等,都是使徒保罗写给各地的召会,而且是在该召会设立长老之后写的。因此,新约里的书信在在证明使徒们设立长老之后,虽然在行政上将召会交给长老们管理,可是使徒们在属灵方面对召会的栽培和教导从来没有放手。特别腓立比书开头说得很清楚,是写给“所有在腓立比,在基督耶稣里的圣徒,同诸位监督〔长老〕和诸位执事”。(一1。) 再者,歌罗西书虽然是写给在歌罗西的召会,但保罗嘱咐歌罗西人:“这书信在你们中间念了之后,务要叫在老底嘉的召会也念,你们也要念从老底嘉来的书信。”(四16。)这证明写给一地召会的信,也是为着各地召会的。到了启示录一章,主吩咐使徒约翰要将他所看见的,“写在书上,寄给那七个召会:给以弗所、给士每拿、给别迦摩、给推雅推喇、给撒狄、给非拉铁非、给老底嘉”。(11。)在二至三章,写给七个召会的每一封书信开头,虽然是主对该地召会所说的话,末了却说,“那灵向众召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二7,11,17,29,三6,13,22。)这充分证明:给一地召会的信,同时也是为着全地众召会的。 今天,全球各地都有主恢复的召会。试问,有没有一封书信是写给我们所在地的召会?我们的回答该是肯定的。新约圣经里的二十七卷书乃是两千年来写给地上众召会的。千万不要以为,罗马书仅仅是写给罗马召会的,哥林多前后书是光为着哥林多召会写的,与我们毫无相干。若是这样,全本新约圣经就没有一封书信是为着我们的。要知道,写给一地召会的书信乃是为着各地召会的,因此新约圣经里的二十七卷书信虽然不是直接写给我们,却也是为着我们的。为这缘故,我们可以说,直至如今使徒保罗仍然借着他所写的书信在照顾、牧养地上所有的众召会。 我们都爱召会,也盼望召会的光景欣欣向荣,充满荣耀;然而,即使像保罗那样头号的使徒,有最高的启示与恩赐,也没有服事出一个完美无瑕的召会。假若当初召会的光景都是美好的,使徒们就无须写信给众召会,现今也就没有书信留给我们了。事实上,使徒们写给各地召会的书信,都是为着应付召会当时的难处。看看哥林多前书,我们就知道在哥林多的召会有多少难处。他们先是分门结党,再有人犯极其污秽的罪,就是有弟兄收了他的继母,又有人彼此打官司告状,还有在婚姻上出问题的,也有对于吃祭偶像之物、蒙头和主的晚餐不清楚的,更有人讲复活的事已经过去,这些难处都需要使徒保罗将真理一一向圣徒陈明清楚。 再者,试问新约圣经所记载的召会那一个最好?我刚得救时,曾听见有人说是腓立比召会。当时,我对圣经的认识很肤浅,也相当赞同这话。可是慢慢的,我看见腓立比召会并不是最好的,因为在四章二节,保罗说,“我劝友欧底亚,也劝循都基,要在主里思念相同的事。”这证明有两位同工姊妹不同心。此外,也有人说,以弗所召会的光景最高,因为保罗对以弗所召会讲到召会是基督的身体,作基督的丰满,成为神的丰满。但是到了四章,保罗却劝他们:“偷窃的不要再偷,倒要劳力,亲手作正经事。”(28。)这实在令人难以想像。这卷书的启示那么高,论到生活细节时,却说偷窃的不要再偷。这指明当时以弗所召会中仍有信徒是小偷。一九三○年代,上海召会就曾经有一位弟兄,趁着主日上午聚会后和晚上聚会前的空档,偷走奉献箱里的奉献包。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得救的人都是圣徒,绝对不会偷窃。虽然信徒已经得救了,但里面仍有罪住着。(罗七17,20。)若是信徒为罪所胜,起了贪心,还是会偷窃。 有些圣徒可能因着召会消极的光景,诸如弟兄们彼此问难、有意见等,而感到灰心、失望。然而,使徒在新约里劝我们要彼此相爱并彼此饶恕。以弗所四章三十二节说,“你们要以恩慈相待,心存慈怜,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事实上,正因为召会免不了有消极的光景,召会才脱不开使徒,需要使徒来开导、指教、责备和规正。 在林前四章,保罗对哥林多信徒说,“你们愿意怎么样?是要我带着刑杖,还是要我在爱和温柔的灵里,到你们那里去?”(21。)其实,保罗写信给哥林多信徒时,是希望能在爱和温柔的灵里,而不是带着刑杖去他们那里。在哥林多前书里,保罗对付哥林多召会许多的难处。在一至三章对付哥林多人分裂的事,在五章对付犯罪弟兄的事,嘱咐圣徒要把那恶人从他们中间挪开,在六章对付信徒间诉讼的事,在八章对付吃祭偶像之物的事,在十一章对付蒙头和主的晚餐的事。到十一章末了,保罗还有好多事要嘱咐哥林多召会,但是当时他写不了,就说,“其余的事,我来的时候再安排。”(34。)这给我们看见,保罗不仅关心哥林多召会的事,还要亲自去替他们安排。我相信当时哥林多召会已经有长老在治理,但是保罗还要亲自替他们安排,这证明使徒并没有在设立长老之后就撒手不管召会;反之,使徒仍旧在属灵方面负有教导、栽培和监督的责任。 归纳来说,圣经启示基督借着死与复活,征服撒但和死,把人从撒但的掳掠中拯救出来,就在升天里用祂复活的生命,将所有蒙拯救的罪人作成恩赐,并将他们赐给祂的身体,就是召会。祂所赐的,有些是特别的恩赐,要在圣徒身上作成全的工作,使众圣徒都能作职事的工作,以建造基督的身体。这些特别的恩赐有使徒、申言者、传福音者、牧人和教师,其中使徒这项恩赐与召会的关系最密切。使徒们受圣灵差遣出去传福音,教导真理,设立召会并选立长老。之后,使徒们将召会交给长老们来带领并治理,但使徒们并没有从此就不管召会,反而还要在属灵方面尽到照顾、造就、教导、带领和监督等责任。 使徒们过去之后,有一班教导圣经的人,召会历史称他们为教父。其中有一位伟大的教父名叫以格那提(Ignatius),为优良的教师和虔诚人,是个爱主并为主殉道的人;但他却提出一种错误的教训,把长老和监督说成两班人。然而根据行传二十章十七节,保罗把以弗所的长老请来;到了二十八节,保罗对长老们说,“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这指明监督和长老是同一班人。“监督”的希腊文由“在上面”与“观看者”所组成,所以是监督者。监督,指长老的职责和功用;长老,指成熟的人。长老在召会中尽功用时,就是施行监督;这两个称呼乃是指同一班人。然而,以格那提将长老和监督当作两班人,并教导说,长老是治理一地的,监督是管理一区的,所以监督在长老之上。这个错误的教训影响了后来的召会,产生了阶级的宗教组织。 在头一班使徒之后为真理辩护的教父们,因着亮光不够,在关于基督的身位和神圣三一的真理上,一直有许多争论。第四世纪初期,康士坦丁成了罗马的皇帝。因着基督徒在罗马帝国中的影响力很大,康士坦丁认为罗马帝国境内稳定一致的关键,在于基督徒能否统一。为了维持国内的和平,康士坦丁大帝在主后三百二十五年下令召开奈西亚大会,由他自己作主席,把罗马帝国境内所有的圣经学者,也就是当初各处所谓的主教,都召聚在一起,企图解决分裂的问题。然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这样混乱的局面一直延续到第六世纪后期,教皇制度正式成立,并为各处召会所公认,形成了一个大公教会(Catholic Church),也就是以教皇为首的普世天主教会。 事实上,按着正确的意义而言,“大公”并没有错。大公就是普遍的或包罗一切的。在正确的意义上,众召会都应当是“大公”的,都应当普遍是一。然而,“大公”一辞已经被滥用。大公教(即天主教)造出庞大的宗教组织。这个宗教组织来自以格那提错误的教训,说监督(主教)高于长老。据此,在长老之上有监督(主教),管理一区;主教之上有大主教,多半是管理一国;大主教之上又有枢机主教,他们围绕着教皇,治理全球的天主教,相当于教皇的内阁阁员;从枢机主教中再选出教皇,而教皇就是最高的主教。如此层层监督,就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教组织。 奈西亚大会的主要结果是制定了所谓的信经,但是像七灵(启一4,四5,五6)以及赐生命的灵(林前十五45下)等重要项目,信经里却一点也没有提到。因此,奈西亚信经是不完全的。然而直至今天,这部信经仍为罗马天主教和更正教各公会所采用,有些公会每主日还要背诵信经。 今天堕落、走样的基督教,本末倒置的以信经为其标准,却不以圣经全部的真理为基准,乃是极大的错误。信经虽然好,却相当不完全。信经的不完全,关键在于对神圣三一的认识不足。主后一八二八年,英国的弟兄们被主兴起来,他们就发现这点,所以宣告说,他们“只要圣经,不要信经”。在弟兄们之后,也有一些团体作同样的宣告。六十多年前我们在中国被主兴起来时,也同样宣告:“我们只要圣经,不要信经。” 第六世纪后期教皇制度确立以后,天主教徒就都听命于教皇。到了十六世纪,路德马丁(Martin Luther)起来改教。他看见天主教一些教训的错谬,就主张不必凡事听从教皇的话。当时,路德马丁并无意脱离天主教,另立一会;他不过是盼望能在天主教里,改正那些不正确的信仰。然而天主教不容他,反而设法要杀害他。为此,他寻求德国皇帝的保护。德国皇帝和教皇有嫌隙,趁此机会成立了德国国教。路德明知那是错误的,却因一时的软弱,也承认了。故此,第一个国教成立。接着,北欧各国群起仿效,于是英国、瑞典、丹麦纷纷成立国教,并且皆以国家元首为国教的领袖。以英国国教来说,其名称为“圣公会”或“安立甘会”,迄今仍以英国女皇为其元首;凡是英国公民,无论相信主耶稣与否,只要有英国国籍,就是圣公会的信徒。德国的国教是路德宗;直到现在,每一德国公民都得纳教会税,除非经过特别申请,理由充足方能核免。虽然英国的圣公会和德国的路德宗都是从天主教脱离出来的宗派,然而治会的方式仍是沿袭天主教,不合圣经。 之后有人看见长老治会的真理,认识召会并非由主教,乃是由一班长而老的人来治理,于是成立了长老会,这是私立会派的开始。此外,又有人看见受浸的真理,不是点水,乃是受浸,就成立了浸信会。还有卫斯理会,就是所谓的循道会或循理会,乃是从卫斯理约翰(John Wesley)的教训产生出来的,其目的是要凭着某一种规理(method)实行圣别,因而有了循理会(Methodist)这个名称。循理会的信徒重视纪律,循规蹈矩过圣洁的生活,但是对基督与召会缺少真实的认识与看见。所以,改教以后首先成立了国教,而后有私立会派的形成;然而在原则上,各公会几乎都落在宗教的组织里,在事奉上仍脱不开“圣品阶级”的影响。 到了十八世纪,有摩尔维亚弟兄们(Moravian brothers)兴起,从此便开始了召会生活的恢复。一八二八年,有弟兄们在英国兴起,他们恢复了相当多召会的实行;可惜不到半个世纪,他们却因道理见解的不同而分裂。直到一九二二年,主在中国福州兴起了倪柝声弟兄,开始了主在中国的恢复。开头在实行上,我们百分之八十是采用弟兄会的作法。譬如,弟兄会称他们的诗歌为“小群诗歌”(Hymns of the Little Flock),倪弟兄出版诗歌本时沿用了此名称。早期西教士们不知如何称呼我们这班人,看见我们用的诗歌本有“小群”二字,就称呼我们为“小群”。这也就是后来有人称我们为“小群”的由来。然而我们一再声明,“小群”只是我们诗歌本的名称,并不是我们的名称。但无论我们如何声明,旁人还是叫我们“小群”。一九三四年,倪弟兄只好将“小群”二字去掉,从此我们的诗歌本上只有“诗歌”二字。简单的说,不仅诗歌名称用了弟兄会的小群诗歌,诗歌内容也包含许多弟兄会的诗歌,即使是诗歌目录的分类,也几乎是从弟兄会的小群诗歌翻译过来,之后倪弟兄再加上两三项。所以,我们开头的时候,百分之八十是采取弟兄会的作法。 一九三一年,弟兄会差遣八位代表到中国访问我们。以后,他们邀请倪弟兄回访。一九三三年,倪弟兄搭船到欧洲,先在法国的马赛港上岸,那里的弟兄们非常有爱心的接待他。尔后有弟兄们带着倪弟兄到了英国伦敦,又将倪弟兄从英国带到美国,从美国东部一直走到加拿大西部的温哥华。这一路,倪弟兄看见弟兄会中间的混乱与界限不清;往往一个城市里,这条街有个弟兄会,另一条街也有个弟兄会,到处都是弟兄会。光是在温哥华,就有三十个独立的会,并且各不相干。倪弟兄也被带到纽约,在那里有二千人听他讲道,之后他就回中国了。此后,倪弟兄重新把新约查读一遍,研究到底一个地方召会的界限是什么。他从圣经里读出亮光,看见地方召会的界限,就是召会所在地的那个城市,城的界限也就是地方召会的界限。 一九三四年一月,倪弟兄在上海召开第三次得胜聚会。聚会之后,倪弟兄带着同工们有查经聚会,专专查读召会问题,其中一个题目是“地方召会的界限”,后来出版为“聚会的生活”一书。他在书中指出,地方召会是以城的界限为其界限,城的界限也就是地方召会的界限。那次得胜聚会之后,我就回到北方烟台,没有留在上海参加查经聚会。五月间,我从烟台到上海,倪弟兄交给我一札稿子,要我写一篇序。那札稿子就是当时查经聚会的记录,我读了觉得很有味道,也很赞成。那本书大致是讲到地方上的聚会,是以城的界限为地方召会的界限。 我们开头的时候相当受弟兄会亮光的影响。一九三四年以前,上海召会没有任何长老,因为我们跟随弟兄会的实行,就是没有长老,只有负责弟兄。这实行源于达秘(John Nelson Darby)的教训;他说,就时代而言,使徒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新约所记载的使徒以后,就不再有使徒了。既然在新约里长老是由使徒选立的,(徒十四23,多一5,)说不再有使徒,就含示没有人能为召会选立长老。因此,众召会只能有负责弟兄。然而,在那次查经聚会里,倪弟兄看见一点亮光,不再以弟兄会那个说法为是,就用了“非正式”这辞。他说,“今天虽无正式长老的名称,却可在各地找出有像长老的人,作长老的事。他们是非正式的作长老。这班人又如何能起来作长老呢?是谁派他们作‘非正式’的长老的呢?我们又看见,是‘非正式’的使徒所设立的。”(倪柝声文集第二辑第二册,二一页。)由此可见,倪弟兄从称领头弟兄为“负责弟兄”,进展到称他们为“非正式的长老”。这是倪弟兄考量弟兄会中间一些不妥当、不合圣经的情形,开始有了第一步的改正和恢复。在此我们看见,倪弟兄并不是盲目、绝对的跟随弟兄会。一旦发现他们的错误、弱点,就把那些教训和实行放弃了,而绝对照着圣经的真理而行。 一九三四至一九三七年,倪弟兄又从主得着更多的亮光;一九三七年一月,他首先在上海对少数的同工们讲,然后十月他在汉口再讲一次。那些信息后来刊印成书,名为“工作的再思”。在这本书里,倪弟兄清楚且放胆的说,我们这些传扬福音、教导真理、建立并形成召会的人若不是使徒,那么谁是使徒?他说,我们就是今天的使徒,正式的使徒,不是非正式的;我们所设立的长老,也是正式的长老。在该书第一章,他给“使徒”这辞下定义说,“既然‘使徒’这辞的意思是‘被差遣的人’,使徒职分的意思就相当明白,也就是被差遣之人的职分。使徒主要不是有特殊恩赐的人;他们是有特殊使命的人。每个被神差遣的人都是使徒。”(译自英文版“工作的再思”,第一章。) 倪弟兄在“工作的再思”里说,“使徒的责任,乃是在乎设立召会。一个召会成立了,使徒就将管理召会的责任,托给地方的长老,使徒就立刻放手,对地方召会绝对没有责任。”(中文版九○页。)倪弟兄在该书的英文版清楚说出,这是指在地方召会的事务上。可惜,倪弟兄的意思遭许多人误解,以为使徒选立了长老,把召会托给长老之后,就该放手不管召会,甚至不再有权柄过问召会的事。有些异议者甚至以倪弟兄在“工作的再思”里的交通为根据,支持他们的说法。 一九四八年,倪弟兄在鼓岭有为期四个月的训练;那段期间,倪弟兄释放许多的信息,其中有一系列的信息后来刊印在“教会的事务”一书里。在这本书里,倪弟兄改正了上述那种对他话语的误用。倪弟兄特别着重的告诉同工们,他们在选立地方召会的长老之后,还必须留在那里教导长老,训练长老,给长老们看见如何照顾召会。(一○至一八、一六八至一七一页。)这指明使徒们乃是在“召会的事务”上,放手不管地方召会的治理,但召会还是需要使徒的教训、指示和吩咐,在属灵方面使徒们并没有放手。 弟兄会后来分成两派,一派是闭关的,一派是公开的。在公开弟兄们这一派里,有一位教师名叫兰格(G. H. Lang),他有许多的著作,其中有一本是“神的众召会”(The Churches of God),在这本书中,他说到每一个地方召会都该像一个自治区(Autonomy)。兰格主张,每一个地方召会应绝对自治(Isolated Autonomy),应当和一切别的地方召会分割得清清楚楚。同时,兰格定罪达秘想要使召会统一化成为联邦(Federation)。所以在兰格的书中,“自治”和“联邦”这两个辞都用上了。在这一方面,达秘和兰格都不认识地方召会的立场。 我们要特别强调,每个地方召会绝对是自治的教训,乃是错误的。各地召会在事务与行政上可以就地为政;然而在属灵方面,在领受使徒们对于召会的教导和栽培,以至于被建造的事上,不能各地为政,乃该是宇宙一致的。正如使徒保罗在林前四章十七节所说的:“我已打发提摩太到你们那里去;…他必提醒你们,我在基督耶稣里怎样行事,正如我在各处各召会中所教导的。”这指明使徒乃是用相同的教训教导各地的召会。不仅如此,启示录二至三章揭示,主写给每一地方召会的书信,各地方召会都该听。(二7,11,17,29,三6,13,22。)换言之,所有的书信都是给各地召会的。为这缘故,各地召会在事务与行政上可以就地为政;然而在属灵方面,召会在领受使徒们的教导上,不能各地为政,乃该是宇宙一致的。 再者,各地召会在属灵生命的性质和见证上,也该完全一样,毫无差别。在启示录一章,使徒约翰在异象中看见七个召会乃是七个金灯台。(12,20。)若是将这七个金灯台摆在一起,除非标上号码,否则就无法分辨,因为七个金灯台在性质和形状上完全相同,甚至就是一个。这指明各地召会在性质和见证上,该是完全一样的。 以弗所一章二十三节说,“召会是祂〔基督〕的身体。”这不是比喻的说法,乃是事实的陈述。以人的身体为例,我们从头到脚都流着一样的血轮,不可能胳膊流着一套血轮,两腿又流着另一套血轮。再者,人身体上的肢体都是彼此相互联结的,不可能头是一个自治区,肩膀是一个自治区,腿又是一个自治区。这样,就把人的身体完全分割、肢解,也就没有身体了。所以我们必须看见,召会既是一个生机体就无法分割、自治。 要知道,圣经真理都有两面的讲究。一面,众地方召会是基督身体在各地的显出,在行政和事务上可以各地为政;但是另一面,就着基督身体的实际和本质说,众地方召会完全是一,同有一个生命,一位灵和一个人位。以美国五十州为例,各州都有自己的行政和政府,但在某种程度上,各州是不分开的,并不是绝对独立、自治。譬如,美国各州都有相同的货币、邮政、法律、国防、外交与国会,这证明各州虽有局部的自治,却没有独立,一独立就变成五十个国家了。照样,我们可以说,在行政和事务方面,我们所在地的召会和别地的召会是各自为政;但就着属灵的实质来说,众地方召会合起来乃是基督生机的身体,而且是彼此相联并相关的,同有一个生命、一个人位,完全不能分开。 总之,就着行政和事务来说,众召会是地方的、分开的,可以有许多个;然而,就着众地方召会是基督独一的身体而言,就不能分,因为身体一分就肢解了,身体也就没有了。再者,身体只有一个,不能有许多个。若是一个人有一个头、三个身体,那是何等可怕。为这缘故,就着行政和事务方面,譬如为着圣徒们聚会的方便与普及,在全地的每个城市都可以有地方召会,因此全地可以有成千上万个地方召会。为此,我们都该在主面前接受负担,在我们所在地兴起召会作主的金灯台。另一面,就着属灵素质而言,古今中外全宇宙的召会就是基督的一个身体。这个身体乃是借着使徒们出去传扬福音、讲解真理、设立召会并选立长老而成的。然而,使徒们的责任并没有停在这里,他们并非选立长老以后就再无权柄过问地方召会的事。这种观念是不合圣经真理的。反之,圣经给我们看见,使徒们设立长老之后仍继续有责任、权柄和地位来过问召会的事。召会在设立长老之后要逐渐被建立起来,大部分是靠使徒们在属灵上的教导和栽培。为这缘故,新约才有这么多卷书信。今天,我们同工们效法使徒们的脚踪,设立长老之后,仍要继续在属灵生命上帮助召会。若是使徒们一设立长老,就不能再过问召会的事,使徒们不就失业了么?这好比作母亲的将孩子生下来之后,就弃之不养。然而在使徒保罗身上,我们看见他不仅借着福音生了众圣徒,也继续喂养并教导他们;(林前四15,西一28;)今天,我们必须跟随使徒的榜样来实行。 问:使徒的意思乃是受差遣的人,因此每个受神差遣的人都是使徒;然而在主恢复的实行里,到底有没有使徒?如果有,在许多使徒们当中有没有一个“太上使徒”? 答:今天在主的恢复里,我们能确定的说,仍然有使徒,而且使徒们当中有领头的使徒,但绝对没有“太上使徒”。譬如,在行传头十二章,我们看见有一班使徒在犹太地尽职,明显是由彼得带头。(加二7下。)从行传十三章到二十八章,另有一班在外邦地尽职的使徒,乃是由保罗带头。(加二7上。)在使徒行传和书信里,我们看见彼得和保罗分别在犹太地和外邦地是领头的;但我们没有看见,他们差遣任何人到任何地方作工。所有往外去的工人,都是由圣灵差遣出去的。行传十三章告诉我们,巴拿巴和保罗“被圣灵差遣”,(4,)从安提阿到外邦地去。这指明差遣工人不是领头的使徒有权柄作的,乃是基督这元首作为圣灵所作的。 在四福音书里,我们看见领导的是主耶稣这一个活的人位,无论祂吩咐或差遣门徒什么,祂的门徒就听从。然而,到了使徒行传以后,我们找不出有那一个出去作工的人是使徒打发出去的。的确,保罗曾经吩咐少数与他亲近的年轻弟兄,就如提摩太和提多,去一些地方,作一些事情。(林前四17,多一5,提后四9,多三12。)他们是在使徒保罗身边,服事并帮助保罗的,所以保罗可以差他们去作一些事。但至少我们在林前十六章十二节看到另一个事例:“至于亚波罗弟兄,我再三地劝他,要同弟兄们到你们那里去;但现在他绝不愿意去,几时有了机会他必去。”保罗很有负担帮助哥林多人解决他们的难处,而他们的难处牵涉到他和亚波罗,因此保罗盼望亚波罗能亲自去看看哥林多人。保罗不是说他“命令”亚波罗,乃是说他“劝”亚波罗。虽然保罗再三地劝亚波罗,但亚波罗并没有作保罗所想要的;反之,亚波罗说几时有了机会他必去。这有力的证明,保罗在主的工作上并没有行使权柄差遣同工到任何地方作工。 在此,我们看见新约里有众使徒,也有领头的使徒,但绝对没有所谓的“太上使徒”。同时,也看见在新约里,唯有圣灵有权柄差遣工人,使徒们和领头的使徒都没有权柄作这事。使徒们所该作的,就是传福音,阐释真理,设立召会,选立长老并建造召会。 问:在现今这个时代,地方召会必须先经过使徒的设立才能成立,还是自己能够形成? 答:在使徒行传里,我们看见也有召会是自己兴起来的,然而最终还得经过使徒们的印证。譬如,十一章十九至二十六节给我们看见安提阿召会是如何兴起的。简单的说,那些在耶路撒冷受逼迫而四散的信徒到了安提阿,向人传主耶稣为福音。主的手与他们同在,信而转向主的人为数甚多。关于他们的传言,到了在耶路撒冷的召会耳中,在耶路撒冷的使徒们就差遣巴拿巴到安提阿,去印证这事。(21~22。) 若是你们当地没有召会,但已经有十几位圣徒,按照正常的属灵光景,你们就该从主接受负担,成立一个召会。然而,这必须在基督身体的交通中,绝对不能单独行动,自己选立长老,因为这是不合圣经真理的。最好是请使徒们来看看你们,替你们印证并安排这事。 末了,盼望圣徒们在召会生活中要留意四件重要的事。第一,彼此相爱。主耶稣在约翰十三章三十五节嘱咐门徒说,“你们若彼此相爱,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彼此相爱乃是召会向着世人强有力的见证。召会完全是个爱的团体。我们应当以基督为人位,以召会为生活,而召会生活就是爱的生活。盼望圣徒们不只在自己所在地的召会中彼此相爱,也要与你们所在地整个区域里的众召会彼此相爱,更要和整个国家,甚至全球的众召会彼此相爱。盼望这光景实际在我们中间显出。 第二,合而为一,没有意见和分裂。正如主在约翰十七章为着门徒向父所祷告的:“使他们都成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21。)这就是为基督作一的见证。请记得,为召会作见证需要彼此相爱,为基督作见证需要合一。 第三,多结果子。倘若我们的召会生活是彼此相爱,并且在主里面成为一,结果必定是多结果子,能够领人得救归主。 第四,牧养并喂养小羊。人得救之后,就成为主的小羊,所以我们不只要牧养,还要喂养他们。(参二一15~17。)牧养是指一般的照顾,顾到人各面的难处。譬如,孩子缺衣服,母亲就给他穿;孩子有难处,就由母亲来解决;可以说,几乎孩子的大小需要都是由作母亲的来照顾。这就是牧养。至于喂养就比较特别一点,如同母亲乳养自己的孩子一般,是母亲将食物吃进去,经过消化、吸收之后,才能成为奶给孩子喝。今天在召会中,圣徒们个个都该结果子,带人得救,也该牧养并喂养幼嫩的信徒,帮助他们在生命里长大。这样,召会的光景必定满了神的荣耀,使神得着彰显。 一九八八年七月二十六日在美国加州圣荷西华语聚会释放的信息第九篇 圣经所启示使徒与召会的关系
恩赐乃是为着建造基督的身体
使徒的职责
使徒将召会交给长老管理,
仍需在属灵方面尽教导、栽培和监督的责任召会消极的光景,
需要使徒来开导、指教、责备和规正召会的变质与恢复
对长老和监督错误的领会,产生了阶级的宗教组织
奈西亚大会和信经的制定与沿用
只要圣经,不要信经
召会实行的错误与恢复
各地召会在事务和行政上可以就地为政,
但在领受使徒的教训以及担负召会
属灵生命的性质和见证上都该相同问 答
在召会生活中留意四件重要的事